天天速递!「西湖副刊」|《寻找卢玲》后续 难忘的春天 他们都在寻找卢玲

杭州日报   2023-04-07 07:53:35

4月3日,本报“倾听·人生”栏目刊发了口述实录体纪实作品《寻找卢玲》。

七十年前,杭州女兵卢玲牺牲在朝鲜战场,当时还不满十七岁。2019年9月,抗美援朝老战士骆宝根,听闻有战友受卢玲家人委托,在寻找卢玲的相片,他便主动收集信息,开始了曲折的寻找之路。在这场持续近三年的寻访中,这些曾经的战友、如今的耄耋老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卢玲牺牲前的一张照片,与此同时,卢玲烈士的身影也从历史深处走来,面容从模糊到逐渐清晰。

这一感人的故事见报并在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同步推送后,引发读者的强烈反响。


(相关资料图)

读者“要塞”评论:“战友感情深似海!应该告诉后代,今天的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读者老牛留言:“作为一个志愿军后代,我要向卢玲阿姨致敬。今年是卢玲阿姨牺牲七十周年。志愿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者丽明看到故事时,正在陵园给父亲扫墓。她说:“父亲墓地的旁边是我母亲同事的丈夫,他们夫妻俩也是抗美援朝老兵,母亲的同事还健在,我想回去后就向她打听一下烈士卢玲的情况。”

卢玲是浙江籍抗美援朝烈士中,年纪最小的女战士

《寻找卢玲》一文,留下了两个疑问:

一是谁在寻找卢玲?由于最早发布寻找信息的老战士吴韵衰老性记忆下降,找寻卢玲的委托人成了一个谜。

二是寻访者骆宝根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站上发现了卢玲的照片,与他寻访到的照片是同一张,那么还有谁也一直在寻找卢玲?

带着这两个疑问,清明节前夕,记者赶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上午9点不到,停车场上已有多辆大巴车,小学生们排成长队,顺着石阶向上走去。雨雾中,身影寂静,苍松挺拔,让人感受到缅怀英烈的肃穆之情。

在纪念馆门口,记者联系上了史料科的周飞燕:“你记得烈士卢玲么?有人来找过她么?”周飞燕声音温柔而坚定:“是不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卢玲?我记得她。”

已在此工作22年的周飞燕,电脑里有上百个word文档,都是有待整理、有待补充、有待找寻的烈士资料。这么多的烈士,为什么一说起卢玲,周飞燕就清晰记得?

是因为卢玲的事迹特别令人感动,她还写过一篇文章:《花季年华的她长眠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每年清明期间,总会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来馆祭奠先烈,每次看到这些稚嫩的脸庞,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张同样青春活泼的笑脸,她就是卢玲,牺牲时还不满17周岁。”

周飞燕介绍,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英烈名单中,收录了3200多名浙江籍抗美援朝烈士的事迹,其中,卢玲是牺牲时年纪最小的女战士。

谁在寻找卢玲?

周飞燕从电子邮箱里找到了一封三年前的来信。

2020年清明节前后,她接到一位老先生的电话:“我叫周邦宁。卢玲是我的表妹”。

老先生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站上看到“清明祭英烈”的栏目,点进去发现卢玲的事迹介绍只有短短两句话:“卢玲烈士(?——1953 ),女,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人。1953 年牺牲,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

发现表妹出生年月不详,头像照片也没有,老先生心里很是沉痛。他告诉周飞燕:卢玲父母早已亡故,她是独生女,已没有其他直系亲属。只有他和几个50年代后出生的表弟妹。他和表妹李宁、李健等正在收集关于烈士卢玲的资料。

2020年4月19日,周邦宁发来一封邮件:《关于补充卢玲烈士有关资料的申请书》,提供了四份证明材料,其中有卢玲遗像,事迹、烈士证复印件(见下图)等。周飞燕收到材料后经过核实,进行了信息补录,就是我们现在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站烈士名录上,查找卢玲后看到的信息。

摄影 李宁

表哥周邦宁:

卢玲的“玲”,是因为她从小伶俐可爱

周邦宁,1930年生人,杭州人,曾经也是一名老兵。目前在丽水生活。记者随后与他取得联系。他说,自从退休后,他就在寻找卢玲。以下是他的叙述——

卢玲的爷爷是我的舅公。

卢玲出生于1936年,我印象很深。因为卢玲出生的第二年,七七事变爆发,大家都背井离乡。一两年后,我们才重新回到杭州,住在吴山脚下。

卢玲的父亲卢名望曾经是杭州四牌楼小学的校长,母亲张珮琅在刀茅巷小学教语文和美术。

卢玲单名一个“玲”,是因为她从就小伶俐可爱,大人带她去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她回家来就又唱又练,从小就有文艺天赋。

卢玲参军后,我们没有通信。那个年代,表兄妹之间很少直接联系。我只知道她参加了25军73师文工队,在朝鲜战场中牺牲。但对具体的细节并不清楚,更没有她的照片。开始寻找时,感到难度较大。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上网去查,在关于抗美援朝的回忆录中,搜索到了几条重要信息——当年,11名文工队员牺牲的事件太震撼人心。

我把资料交给卢玲的表妹们,请她们设法继续寻找卢玲的照片。

2020年除夕,经过艰难的寻找,终于从卢玲文工队战友的后代这里,得到了卢玲的原始照片。

我们始终没有放弃。

表妹李健:

卢玲去世那年,我刚刚出生

卢玲的表妹李健,出生于1953年,也就是卢玲去世的这一年。

“每次看电影《英雄儿女》,听到《英雄赞歌》,我都会既痛心,又感动,想到我们的表姐卢玲。

我第一次看到文工队美工组韩关镇根据记忆画下的牺牲战场的情形,整个星期,只要想到就忍不住流泪。

我不敢想象卢玲的母亲、我的姨妈得知女儿牺牲后的心情。我就觉得我们后辈、我的儿子、我的孙女一定要记得她的事迹。今年清明,我的孙女代表我们全家,去云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扫墓。

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找寻表姐卢玲的相片,就是想要永远铭记,要感谢这一代人的牺牲。”

李健说,“是我姐姐李宁联系了吴韵,拜托吴韵阿姨寻找卢玲”。

表妹李宁:“抱着不放弃任何线索的想法,请求吴韵阿姨帮忙寻找卢玲”

李宁,比李健大两岁。说起寻找卢玲的开始,她一样记得真切。

“我退休以后爱好摄影,有一次参加摄影协会的公益活动,去吴韵阿姨所在的养老院为老人拍照。得知吴韵阿姨是抗美援朝老兵,也曾是文工队队员,我就抱着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的想法,冒昧地请求阿姨寻找表姐卢玲的相片。

热情的吴韵阿姨立即答应下来。

通过《寻找卢玲》的故事,李宁了解到老一辈在用这样传统的方式、口口相传地在寻找卢玲,找了这么久,我太感动了,几次流泪,我想去看看他们。”

骆宝根:

我们这些老兵,总想为烈士做点什么

缺失的两块拼图终于拼上了。

当我把如上信息转述给90岁的骆宝根老人时,他激动得哽咽了。

“我深深地地体会到,这几年,我不是在找一张照片、一位亲属,而是在寻找卢玲、认识卢玲、了解卢玲,感恩卢玲。正如另一位战友陈绥之讲:我们这代人,虽然走过战场,但是后面回到祖国,总还是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幸福。但卢玲什么都没有。

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老兵总想为烈士做点什么的内因。”

我回消息给骆老:“谢谢骆老。难忘的春天。”

骆老马上回复说:“春天难忘,因为我们都是从冬天过来的人。”

只要有一个人还记得,卢玲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