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池安全 电池热失控是电池起火主因|世界速讯

懂车帝   2023-06-20 10:56:01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安全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电动汽车自燃的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担忧,也引发了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的重视。


(相关资料图)

一般情况下,电动汽车自燃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电池本身存在生产缺陷,如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过程不规范等。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电芯内部短路,进而引发自燃事故。其次,外部因素也是造成电动汽车自燃的重要原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挤压、针刺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电池内部热量累积过快,从而引发自燃。

除了以上因素,电动汽车自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当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材料发生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引发自燃。此外,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会对电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电池的生产过程和材料的选择都符合标准。同时会对电池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电池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他们还会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如采用高温削减技术、增加安全阀门等。

热失控原因分析

电动汽车作为新兴的交通工具,虽然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但其安全问题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电动车频繁起火自燃的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的担忧和关注。而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则是电池的热失控。

电池的热失控是指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导致热量释放过快,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引发过热、燃烧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热失控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机械电气诱因和电化学诱因两个方面。

机械电气诱因包括电池的碰撞、挤压、针刺等外力作用,会使电池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电解液泄漏等问题。电化学诱因则包括电池的过充、过放、快充、低温充电、自引发内短路等因素。当电池内部出现电化学失控,电池内的化学能会迅速释放,热量激增,导致电池内部温度骤升,最终引发电池的燃烧或爆炸。

要想解决电动车热失控问题,需要从电池设计、生产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首先,电池的设计和生产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和要求,确保电池的内部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其次,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也非常重要,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如不要过度充放电、避免高温环境下的使用、防止外部机械损伤等。

另外,电池的热失控问题也需要从电解液的热不稳定性和电解液与正、负极共存体系的热不稳定性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商业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的电解液体系是 LiPF6 的混合碳酸酯溶液,这种溶液挥发性高、闪点低、非常容易燃烧。因此,要减少电池热失控的风险,需要研发和应用一些新型电解液,例如硅基电解液、固态电解液等,这些新型电解液的热稳定性更高,更难引起电池的热失控。同时,还需要针对电解液与正、负极共存体系的热不稳定性问题,研发和应用一些新型电极材料和电池组件,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电池热失控的预测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一些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也开始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增加电池包的保护层和安全阀门等,来提高电池的防护能力和安全性能。同时,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以及预测和预警电池的安全状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电池的热失控。

电动车的热失控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电池设计、生产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电池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动车安全标准和制度,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会不断提高,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有效解决热失控的办法

热失控包括诱因、发生和蔓延三个过程。诱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充、快充、老化电池、低温充电等导致的析锂,二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内短路。目前针对热失控控制的进展,专家给出的最好办法就是从“源头做好”,加强和重视电芯的选用及品质控制问题。

虽然电池技术不断发展,但电池品质的不稳定性和工艺的不成熟性仍然是导致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电池的品质问题不仅会导致电池寿命缩短,还会增加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尤其是众多新生电池厂家的鱼龙混杂,技术差异性很大,加剧了电池品质问题。

为了提高电池品质,需要加强电池的生产和品质控制。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确保电池的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开展电池质量检测和安全测试,对电池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当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电池材料和技术,如硅基电解液、固态电解液等,这些新型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更难引起电池的热失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及时预警电池的安全状态,以便采取措施防止电池的热失控。

总之,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电池设计、生产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电动汽车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动车安全标准和制度,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会不断提高,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动力电池的燃烧风险控制

动力电池的燃烧风险不是如“魔鬼”一般难以驱散的,只要控制好电池系统的温度,做足科学合理的设计,电动汽车同样可以保持安全可靠。

从理论上讲,任何带有高压电的电器都存在漏电触电的风险,而任何一款化学电池,都存在受损或短路后起火燃烧的风险。但是,实际上,只要合理设计,加强安全保护,就可以杜绝电池漏电或者燃烧的可能。当前主流新能源车企都拿出了有效的办法保护电池,从设计、制造、安装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动力电池燃烧风险的根本原因是电池热失控过程为“链式”放热反应,解决方案即减少放热,切断“链式”放热反应。因此,应对策略就是减少内部化学反应放热量、提高化学反应发生的温度、降低电池温度升高的速率、增强电池对外散热等。通过这些措施,将链式放热的路径改变,电池就可以做得比较安全。

此外,提高电池的温度控制能力也是关键。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放热现象,如果无法及时排放掉这些热量,就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引发电池热失控。因此,提高电池的温度控制能力,不仅可以预防电池热失控,还能延长电池的寿命。

当前,已经有不少新型电池材料和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中,如硅基电解液、固态电解液等,这些新型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更难引起电池的热失控,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此外,电池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如采用更加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电池的状态,避免电池过充过放,从而减少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总的来说,动力电池的燃烧风险并非不可控制。只要车企在电池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电动汽车同样可以保持安全可靠,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需要提高对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认识,以更加明智的态度选择电动汽车,为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总结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和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强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质量监管,确保动力电池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其次,要建立全面的电动汽车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车辆安全性。此外,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动汽车生产、销售、使用等各方面的责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加大对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不断提升其安全性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